很多沒有露營經驗,看到朋友揪露營、想讓小朋友接觸大自然遠離城市,該如何涉入這一個露營坑呢?
露營坑的心路歷程
露營車–>現成露營小屋/露營帳篷–>露營器材(租借)/購買個人裝備(如睡袋、睡墊等)–>購買睡帳/天幕/家庭帳–>購買露營家具–>越買越好–>然後開始減裝備–>越帶越少/露營車。
露營車最佳入門途徑
我的建議是依序漸進,因為你想的跟另一伴、小孩想的都不同。通常我會建議先住露營車,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露營車,有些是可以一泊二食(晚餐大多要自行烹煮),或一泊一食(晚餐要自行處理),建議是一泊二食,這樣就可以輕鬆許多,因為跟一般出遊一致,只是露營車的空間有限,沒有辦法在房間跑來跑去,而且受到蚊蟲的干擾最少。
沐沐一家因為沐爸本來就有在露營,所以不怕,在為了體驗露營車,沐沐一家還是有去三峽"皇后鎮露營車"玩耍。現在訪間已經有很多相關露營車,就自行去尋找。

現成露營小屋/露營帳篷達到輕鬆露營體驗
現成露營小屋/露營帳篷則減去搭帳的麻煩事,部分還搭配一泊二食,也有需要自行準備晚餐與早餐,如果有準備相關烹煮事務(器材、食材),就逐漸會體驗到露營的烹煮體驗。如果你太會煮,就可以弄個烤肉阿、火鍋之類的,這樣就部會有太多困擾,若你是烹調高手,就可以買高檔食材如牛排、龍蝦、螃蟹等等來使用,在野外吃這些食材,會有另外一總風味。

露營器材(租、借)達到完整露營體驗
第一次全副器材露營者,其他都會建議先租器材或是營地可以租借的先試試看,不過大多需要準備個人裝備,然後有潔癖的人,就只好自行處理,畢竟一個睡帳便宜的五六千元,貴的從萬元起跳,怎樣都是不小的費用,若再增購天幕/客廳帳、餐桌、椅子等,原則上費用相當高。
畢竟露營首先一步就是體驗自行搭房子,要搭的漂亮、舒服最為重要,當然當完後的收拾,還有遇到雨天還要整理裝備,若是當地借用,通常營主會自行處理,但是從別地借用帶過去,通常歸還,都會要求乾帳收回,所以還要有時間曬單帳篷。
個人裝備購買,通常與租借器材同步進行,個人裝備最重要當然是睡袋,但是現在很多家庭,也沒有一定要帶睡袋,反而很多會帶被子之類,我也是有看過用壓縮袋帶棉被的,其實我比較偏好睡袋,畢竟相對好攜帶,還有睡墊、餐具等。
先購入睡帳,後買天幕/客廳帳 分散露營設備投資成本 (也越買越好)
睡帳購買每個人都有不同喜好,一開始我是先買Logos 速立帳,主要是快點完成帳棚搭設,然後就可以鋪床,真的相對快速。隔了2-3年之後,才購買Logos 桔楓的客廳帳,為什麼會買這一個,主要是配合Logos,這樣比較帥,當然基礎的廚房,如冰桶、餐具、瓦斯爐等如果可以借就借,所以我是一部分借,一部分慢慢買起來,因為價格部會太高。
在這幾年之間,每一次的露營都會增加一些裝備,來滿足需求,看人家有廚房流理台,我們使用過後,覺得還是餐桌好用且方便組裝,所以現在我們大多會帶到兩個餐桌,一個煮東西,一個吃飯跟玩耍用。
直到2020年才不小心弄壞了速立帳,才進行新帳的購買,於是購買了SP SDE-003,主要是再找300×300的帳篷,比之前270×270大一些,然後台灣有些地方風真的很大,所以買低一點的帳篷,還有就是小孩也可以幫忙。
在2020年也購買了強力電風扇,來應付夏天的露營,又購買焚火台,來玩耍跟烤肉用,其實就每次露營前添購想要的裝備。
開始進入減量狀態,最後有些退坑或露營車
有時候就會想像為什麼搞這麼多裝備,有些似乎很少用到,帶去做什麼呢?也就開始想少帶一些東西,如食材,我們現在比較偏剛剛好,減少浪費,主要是台灣購買食材/吃飯相對方便,缺的就當地採購即可。設備也是看當次需要什麼帶什麼,避免多袋物品,簡化再簡化。沐爸有時候也蠻愛雨棚的,因為可以少天幕/客廳帳。
其實現在在網路上,可以看到很多退坑的人,大多是一個是小孩長大了,少露營了,就變賣露營設備,另一種是開車方便,就買了露營車,這樣很多東西就不用一直搬來搬去。最後,希望大家都人找到最佳露營的方式。
#沐沐一家 #露營